(速新闻记者 倪家乐 见习记者 欧怡娜 云春燕)文明,让城市更美好,让生活更幸福。自《宿迁文明20条》发布以来,宿迁市文明风貌持续提升。6月24日,记者邀请几位市民畅谈对未来的期望,共同描绘宿迁文明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。
丁瑞雪:愿文明之风,常驻宿迁
“宿迁现在可真是大变样!街道干净敞亮,大家也都文明守礼,生活越来越舒心!”谈及宿迁的变化,28岁的市民丁瑞雪难掩对城市变化的赞叹之情。自《宿迁文明20条》发布以来,宿迁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文明的活力,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。
如今漫步在宿迁街头,入目皆是井然有序的景象。电动自行车依照规划停放得整整齐齐,行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过马路时步伐从容。公共场所里,排队的队伍安静有序,人们主动礼让,脸上绽放着友善的笑容。“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,不仅提升了城市的‘颜值’,更让市民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。”丁瑞雪笑着分享道。
展开剩余74%城市文明建设的征程永无止境。谈及《宿迁文明20条》的未来,丁瑞雪眼中满是憧憬。“文明不是一阵风,要让文明意识真正扎根在每个人心里。”丁瑞雪表示,她希望能以社区为阵地,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活动,比如举办“文明故事分享会”,让市民们讲述身边的暖心文明事迹,用真实故事传递榜样力量。
在社区生活营造上,丁瑞雪期待打造更具人情味的“互助型”文明社区。“大家住得近,互帮互助才更有生活气息。可以成立‘邻里互助站’,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分享闲置物品、交流生活经验,遇到困难时也能及时获得帮助。”丁瑞雪建议。
此外,丁瑞雪还想到,要善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。丁瑞雪说:“现在大家都爱刷手机,可以把文明知识做成有趣的动画、短视频,让文明理念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千家万户。”
欧芳:期盼文明之风,吹向更远的地方
欧芳今年33岁,是土生土长的宿迁人。在成长过程中,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,“现在提起宿迁,大家想到的就是‘文明’二字,我们宿迁人都为此感到骄傲”。
近年来,从“有序排队不插队”的公共秩序,到“车让人、人快走”的交通文明;从“不随地吐痰、不乱扔垃圾”的环境准则,到“邻里遇事搭把手”的温情守护,《宿迁文明20条》中看似简单的条款,早已融入市民的点滴生活。
漫步在宿迁街头,道路越来越整洁干净,街边的绿植生机盎然。社区里,邻里之间的互动增多,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,日益融洽的氛围让这座城市充满温情。“走在这样的街道上,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,我们市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都在不断提高。”欧芳说。
对于未来,欧芳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。“文明不是被动遵守,而是主动创造。我们社区去年组织了‘文明楼栋’评比,居民们参与清理楼道杂物、设计文明标语的热情特别高。希望未来的文明倡导,能设计更多像‘社区文明议事厅’这样的载体,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,让社区环境更好。”欧芳说,她也会在家庭中言传身教、在社区里积极参与、在岗位上诚信敬业,努力做一名文明的践行者、传播者和守护者。
翟治伟:文明之花,遍地盛开
翟治伟,1991年出生,安徽人,2017年来到宿迁定居。他说:“我的父亲一直在宿迁工作,这让我在学生时代就和宿迁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每到暑假,我都会来宿迁,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,也很适应这里的生活。”大学毕业后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宿迁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。
提及宿迁的文明风尚,翟治伟首先想到了《宿迁文明20条》。他表示,在银行、公交站台等公共场所经常能看到这些文明准则的宣传。“《宿迁文明20条》内容全面且贴近实际,为市民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导。”翟治伟由衷赞叹道。
翟治伟说,在宿迁生活的这八年里,他深刻感受到了宿迁市民的文明素质。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佩戴头盔这一点,宿迁做得非常好,这是很多城市都难以做到的。
除了良好的公共秩序,宿迁干净整洁的环境也让翟治伟感到无比骄傲,他说:“前两天,我的朋友从山西来宿迁游玩,他对宿迁的道路整洁和绿化赞不绝口,说这里的环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。”
发布于:江苏省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